添柏岚 x BEAMS 2.0 合作鞋款发布
yn
2025-04-05 10:20
严格党的政治纪律,确保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的落实,坚决实现中央关于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战略意图和决策部署。
而最新爆出的吉林信托涉及联盛集团的9.7亿信托已出现偿付危机。即2013年的到期信托金额大约对应2011年二季度至2012年一季度发行量(3.5万亿),2014年的到期信托大约对应2012年二季度到2013年一季度的发行量(5.3万亿)。
第二,债务规模的不断膨胀,源于影子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同时也加大了流动性风险。 负债端:期限错配、信用违约 尽管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的债务总水平不高,但债务的增速还是非常惊人的。另据海通宏观研究团队统计,信托及理财产品的借新还旧比例占其总规模的一半以上。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三轮国企改革,其中最有成效的是1993-2002年,这缘于经济下滑倒逼。金融当局对其监管的难度又很大,故一旦出现违约,则很可能导致债务链的断裂。
从资产端看,各类资产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导致资产泡沫破灭,也会引发危机。而在2000年,中国银行不良贷款总额接近3.7万亿,不良贷款率高达3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进入专题: 流动性问题 。
但为缓解存款增长趋势性放缓压力、维持利率市场基本稳定及保持信贷平稳增长,在2014年有必要小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在金融改革方面,自贸区的资本开放会推进,但流出和流入都有开放措施,大致可以对冲。方兴未艾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竞争性产品收益率的相对优势较为明显,是银行吸收存款难度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7.54%,比年初上升1.9个百分点。
而且还要使存款达到贷款投放的相应水平,这项规定是当前银行业很多不合理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银行新增每一笔存款的16%-20%要上缴为法定准备金,不能作为新增资金来源而加以运用。
这一效应在2013年对流动性紧张带来了明显影响。为了保证贷款能按计划投放,银行必须在相应时点上保证存款达到应有水平,从而在月末、季末、年末运用理财产品等各种手段加大存款吸收力度。与新增外汇占款、公开市场净投放等简单创造基础货币的方式不同,存款准备金率偏高,形成了持续限制货币增速的叠加效应。流动性宽松的情况下,利率上升的幅度会比较小,实体经济受到的压力就会小。
从监管角度考察,近年来,持续较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了商业银行体系信用创造的能力,有可能是目前我国货币乘数偏小的重要原因。上述多方面因素都将对市场流动性形成收缩效应,这实际上已相当于基准利率上升,这是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必须引起关注的结果。资本在我国境内外的流动方向可能会有阶段性变化,比如QE退出之前和之初可能会有净流出,但市场会很快厘清QE退出的原因。然而,即使扣除财政存款增加的因素,银行业存款紧张问题依然存在。
按理,商业银行贷款期限应该以一年期和一年期以下为主,中长期比例应该在40%以下为宜。四是可以考虑下调1-2次存款准备金率。
但在2013年年末货币市场却未见宽松,央行反而进行了多次货币投放操作。当然,就像当年外汇占款大幅增长时,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对冲手段持续上调,并非货币政策收紧一样,小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并不能简单理解为货币政策放松。
市场一般认为美联储逐步退出QE会引发资本加大力度回流美国,美元升值,人民币出现贬值压力。而在二、三季度,新增外汇占款偏少,分别只新增3200亿元和1292亿元。目前银行面临大量贷款在短期内难以收回的状况,是对银行流动性管理产生压力的重要原因,这已形成了行业积累的不可忽视的结构性问题。 2014年流动性形势不容乐观 2013年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启动QE退出,从2014年1月起首先将量化宽松规模从每月850亿美元削减至75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运用此工具无疑会在市场流动性已偏紧的情况下人为地增加市场压力,已经不切合实际。而美国经济明确企稳回升会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上升,追逐更高回报的投资标的,主要是两个方向,即股权类资产和增速较高的新兴经济体。
存款利率此前已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后来银行基本上浮到顶,如果再放宽至上浮20%,看来还是会上浮到顶。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信托贷款、委托贷款表外融资却高速发展,2013年新增信托、委托贷款规模较2012年分别扩张了43.6%和98.3%。
由于三公支出和计划外政府支出受到的监管力度加强,财政资金得到了大幅节约,2013年财政存款总体留存明显较多。全年CPI与2012年相同,均为2.5%。
历史上,年末流动性通常十分宽松。2013年可以说是个流动性问题年。
这是2013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基础性原因。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最好是在流动性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推进。存款月末陡增,月初骤降,不少银行存款大部分时间实际达不到年初水平,统计数据并不能真正反映银行存款的实际状况,M2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而中国至少在中期仍然是较好的投资地,因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范围内相对较高且较平稳。
未来随着银行负债结构多元化发展,现行定义下的存款在总负债中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同业存款占比会趋势性上升,存贷比监管的必要性也将随之降低,并最终消失。然而,进入二季度,比较确切地说是5月份之后,上述市场议论之霾迅速散去,市场出现了逻辑上极为戏剧性的变化,市场流动性迅速收紧。
流动性状况在7月份稍有缓解后,下半年又逐渐趋紧。1-11月金融机构口径的政府存款增加了2万亿元,对冲了货币投放的72%。
在贷款需求较为旺盛的条件下,存贷比的考核要求迫使银行努力争取存款,这将形成推动整个市场利率水平上升的动力。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银行的存贷比在百分之一百以上,银行并未出现流动性困难,这是因为其在一般性存款外仍有很多其他负债来源。
如前所述,存款统计数据中存在大量水分,行业负债中同业负债的实际比例要远比目前的水平高,保守估计在20%左右,银行业的负债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只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才有可能开对药方,对症下药。再者,过去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是作为对冲外汇占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工具之一来加以使用的,但2012年新增外汇占款偏低,仅有约5000多亿元,而准备金率并没下调。另一方面则是要更灵活地使用再贷款、再贴现、SLO和SLF、定向央票等定向调节工具,以加强对重点金融机构有针对性的调节。
而从整个银行业来看,近年来同业存款比例大幅提高:2006年上市银行同业负债占比为8.6%,至2013年三季末则达到15.5%。二是货币存量很大,人们质疑M2和信贷存量与GDP之比过高,有造成资产泡沫和增大未来通胀压力之嫌。
因此,实际的行业存贷比应该早已超过了监管红线。在这一情况下,银行体系资金一般趋于宽裕,央行也往往会进行回笼操作。
但货币信贷增速则都在放缓:M2增速由2012年的13.8%,降至2013年的13.6%,信贷则从15.0%降至14.1%。在现行存贷比监管体制下,为投放贷款,银行需要增加足够的一般性存款(注:下文提到的存款都指的是一般性存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应该专门有一家进行国际合作的政策性银行,到国外进行经济开发,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扶持在国外的经济建设项目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实体经济的经营上,而不是不得不应对流动性风险(资金使用的期限,与金融体系真正提供的资金期限不匹配,不得不从事期限匹配的流动性管理),甚至卷入金融操作(杠杆率不断提高,通过委托贷款等方式,为其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乃至进入国外被归入金融业的房地产业和地下金融行业)。
由此可见,规模累进的存款保险费率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如果说余额宝是"吸血鬼",那不过是把银行以前独家垄断从实体经济"吸血"的权利给夺走了。
央行既希望通过信用事件来降低金融领域风险偏好,又要防控局部信用风险上升成为全局风险的可能,因为一旦引发系统性信用风险,资产价格的大幅收缩必将刺破金融泡沫。